作者:陳育理

<aside> 💡 月營收資訊一直都是台灣股票市場中非常特殊的資訊,相比於其他季公布之財報資訊,月營收據有更加即時的特性。 本文將依據陳育理(2022)”營收動能與股價報酬”中提出之標準化未預期營收動能策略進行回測,實證發現此營收策略在考慮完手續費滑價後可獲得年化12%之報酬。

</aside>

目錄

簡介

過去台灣的學者驗證公司的獲利能力與股票報酬的走勢呈現高度的關聯性,因此,市場的投資人相當注重公司的獲利能力。每月營業收入是公司一切基礎獲利的源頭,關係到公司生產的運行與持續營運的基礎,且月營收數據相較於每季公布的財報數據最為即時且具有參考性的數據。

策略建構

營收動能策略,於法律規定月營收公布日(每月十號後或之後第一個交易日)收集所有上市櫃營收資訊,並透過Jegadeesh and Livnat (2006)提出之標準化未預期營收計算方法計算營收動能因子,最後比較股池橫截面中所有營收動能因子大小,買入營收動能贏家放空營收動能輸家。

標準化未預期營收計算方法

首先將每月營收資料減去同期去年之月營收計算出營收年變化量(公式二),接下來將過去24個月之營收年變化量取平均值與標準差,最後將平均值除以標準差即獲得標準化未預期營收值(公式一)

公式一

公式二

回測結果

樣本

為避免倖存者偏差股池使用台灣股票市場上下市上下櫃普通股去除TDR、KY股,資料來源自TEJ月營收盈餘、TEJ調整股價(日)兩個資料庫,資料時間為2018/01/01至2022/10/31。

參數最佳化

針對營收動能策略之rolling標準化期數、買入放空股票家數兩個參數進行最佳化處理,並分別比較兩個參數於圖一夏普比率(sharp)與圖二最大回落(MDD)在樣本內(2018/01/01至2021/05/31)的表現。

將夏普比率與最大回落兩者表現較好的16組參數進行回測,並畫出各參數回測走勢圖與台灣加權指數作比較,由回測績效可知大部分的參數都具有很好的穩定性,並且不受加權指數影響。